苏州易信安工业技术有限公司
  • 中国, 江苏
  • 苏州市虎丘区竹园路209号苏州创业园2幢1005室
  • 电话:
  • 0512 66187832, 13771966335
  • 邮箱:
  • service@ejustcn.com

行业动态

- xingyedongtai -


《智能商业》未来30年的新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?

阅读:1114    时间: 20-09-08    来源: 叉车安全、智能叉车管理——易信安

关于作者

曾鸣,中国互联网界的超级智囊,阿里巴巴集团的“军师”。曾鸣在2006—2017年的十多年里,担任阿里的总参谋长,是阿里整体战略的制定者之一。后来,他又担任阿里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,湖畔大学教育长。

关于本书

这本《智能商业》,是曾鸣的代表作,湖畔大学必修教材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内容,就是:主导未来30年的新商业模式,到底是什么。

核心内容

当下的中国处于“三浪叠加”的时代。传统商业模式是1.0,互联网商业模式是2.0,而智能商业模式是3.0。从传统商业的1.0模式开始,如果向前一步,把你的核心产品和服务在线化,那么你就进入了2.0模式;把2.0模式下获得的在线数据用来喂养算法,形成算法决策的反馈闭环,这就走向了智能化;在智能化基础上再加上网络化,形成点线面体的协同效应,这就是智能商业。

你好,欢迎每天听本书,我是徐玲。这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《智能商业》。它的作者,是中国互联网界的超级智囊,阿里巴巴集团的“军师”,曾鸣。曾鸣教授在2006—2017年的十多年里,担任阿里的总参谋长,是阿里整体战略的制定者之一。后来,曾鸣教授又担任阿里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,湖畔大学教育长,他写的这本《智能商业》,是湖畔大学的必修教材。

那么,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呢?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,就是:主导未来30年的新商业模式,到底是什么。乍一听,你可能觉得,这个话题也不是很新鲜,这两年我们听过的所谓新商业概念,还少吗?

你肯定还记得,2015年左右,有一个词特别火,叫“互联网+”,这就是当时提出的新商业模式。意思是,用互联网技术来助推各种传统行业,让传统行业实现业务升级。但是,几年时间下来,这种模式推进得并不顺利。很多传统企业确实在努力地进行各种尝试,比如在淘宝、天猫开店,在微博、微信进行品牌营销,等等。然而,很难说这些企业真正实现了转型,甚至可以说,基本还没入门。“互联网+”为什么推进得不顺利呢?这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。

说了传统行业的情况,我们再回过头来,看互联网创业本身。在互联网界,每隔一阵就有一个特别大的风口,比如2014年的O2O,2015年的P2P,2016年的直播网站,2017年的共享单车,等等。每次风口来临,都有一大堆同类公司突然冒出来,它们依靠海量资本,跑马圈地、快速扩张,紧接着又成批地倒下,速生速死。给人的感觉是,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,非常浮躁。这是未来的商业逻辑吗?在这本书里,曾鸣教授也说了,这种“简单技术+粗暴运营”的模式,并不代表未来。事实上,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,未来你要创业,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、痛苦的孕育过程,烧钱模式行不通了。

也就是说,未来的商业模式,既不是原来理解的“互联网+”,也不是靠资本来快速催肥一堆互联网公司。那它到底是什么?答案其实早就告诉你了,就是这本书的书名——智能商业。

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,为什么说智能商业是主导未来的新商业模式。

第一部分

先说一件让我感到特别震撼的事情。来得到之前,我是一家国营出版社的老编辑。那会儿我认为,得到和出版社没什么本质区别,不就是把线下出版搬到了线上吗?老师的一门课,就是一本书,只不过再多配了一个音频。但来了得到之后,我立刻被刷新了认知:不对,这是完全不同两种商业逻辑。

一本书出版出来,是被谁买走了,他读没读,什么时候读的,读完了还是中途放弃了,觉得哪里好哪里不好,有没有要反驳或者要补充的……对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,我作为出版社的编辑,是两眼一抹黑,统统不知道。我能获得的仅有的反馈,就是图书销量和豆瓣评分。很显然,我对读者的理解是相当粗糙的,在策划、编辑图书时,我只能凭感觉。

而在得到,每一节课程,打开率是多少、完听率是多少、用户学习了多少时间、是在什么时候学的、是听音频还是看文稿、做了哪些笔记、听到几分几秒的时候跳出了,等等,所有信息都在数据罗盘上显示得清清楚楚。更不要说每节课更新后,后台大量的用户留言,及时告诉我们对课程的看法和意见。这样一种及时、精确的数据反馈,以及和用户之间的高频互动,是我在传统出版社时难以想象的。

举这个例子,就是想让你感受一下,传统商业模式和新商业模式的区别。

再举个广告业的例子。在传统广告业,有个著名的段子,你应该听过:“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,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。”这是因为,在传统模式下,根本没办法知道,一个广告到底给广告主带来了多少收益。

后来,谷歌公司发明了精准广告。某个用户在谷歌上输入某个关键词,比如“菜谱”,那他极有可能是厨房用品的潜在用户,于是就给他推送相应的广告。如果用户点进去了看了广告,那就向广告主收费,不点就不收费。根据用户点击情况的反馈,谷歌不断优化它的推荐算法。

顺便说一句,美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和中国不太一样。中国消费者是直接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商品,在淘宝买就在淘宝搜,在京东买就在京东搜。而美国消费者习惯于在谷歌上搜索商品,再由谷歌导流到包括亚马逊在内的各家电商平台。这样一来,谷歌的精准广告当然就非常重要了。

在中国,淘宝在谷歌基础上,进一步推进了精准广告模式。广告主不但可以知道多少人看了广告,还可以精确地知道,在广告投放后的一段时间内,比如一个月,由这条广告产生了多少直接和间接的销售。

这就是广告业从传统商业到智能商业的革命。曾鸣教授说,智能商业与传统商业最大的不同,就两个字“精准”。精准理解用户需求、精准呈现最优选项,这在传统商业中只是一种理想,而智能商业时代,这就是业务的核心。从这个角度去看,传统商业与智能商业的差距,就是长矛大刀对洋枪洋炮的差距,未来会站在哪一边,是很清楚的。

不过,站在当下中国这个特定的时空当中,有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,对到底走哪条路,会有疑问。这不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,而是因为,当下中国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,曾鸣教授把它叫做“三浪叠加”的时代。

什么意思呢?还以广告业为例。如果把传统广告业叫做1.0模式,一般的互联网广告叫做2.0模式,精准广告叫做3.0模式,那么,当下中国,这三种业务模式都处于高速发展期,短期内看不出孰优孰劣。再比如旅游业,有传统旅行社的1.0模式,有携程、穷游等2.0模式,还有新兴的个性化定制旅游3.0模式,都发展得很好。

梁宁老师在她的《增长思维30讲》中,对这“三浪”有一个更准确的概括。她说:“第一浪,就是消费升级,核心是抢货,有货你就赢了。第二浪,是互联网革命,核心是抢流量,流量可以整合货,有流量你就赢了。第三浪,核心是抢数据。流量越用越少,数据越用越多,有数据可以整合流量。”

在目前这种“三浪叠加”的情况下,到底应该选择进入1.0还是2.0还是3.0,还真不好一刀切。只是,曾鸣教授想强调一点,从长期看,未来肯定属于3.0。提供同样的商品和服务,这三种商业模式,不是一个量级的竞争。

当3.0模式出现时,1.0模式的企业就要非常小心了,因为你的业务可能出现突然的断崖式下跌。比如,从2013年开始,服装类淘品牌在淘宝3.0商业模式的加持下,强势崛起,而一大批传统服装品牌出现了关店潮和倒闭潮。

而目前是2.0模式的企业,虽然现在可能风头正劲,但如果一味在目前的赛道上狂奔,而不去主动做战略升级的话,那么等3.0的大浪真正打来的时候,你会发现,自己连竞争的入场券都拿不到。

第二部分

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我是一个传统企业的老板,看到了这种趋势,想赶上智能商业3.0这趟车,现在我该怎么办?

曾鸣教授给出的建议是,你可以分三步走。第一步,就是在线化。

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使命,就是完成物理世界的在线化,把物理世界的一切,都映射到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。身处互联网时代,你有没有联网,有没有在线,这是至关重要的区别。“你联上了网,所有的优势才能为你所用,如果你跟互联网完全没有关系,这个世界只会离你越来越远。”

对传统企业来说,今后10年,需要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,就是想方设法,实现业务的在线化。为什么“互联网+”推进得不顺利?因为大家对它的理解不对。光是开个淘宝店,做做微博营销,并不是真正的在线。

真正的在线化是,将你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场景,从离线状态变为在线状态,把离线服务变成在线服务,把离线用户变成在线用户。只有这样,才能实时记录用户的反馈,才能和用户产生持续的互动,这是智能商业的开始。没有这一步,一切都无从谈起。

需要强调的是,在线化,是对传统企业DNA的重构和再造,是伤筋动骨的大手术,不是小打小闹可以完成的。曾鸣教授在书里讲了这样一件事。他曾经去硅谷的一家教育软件公司交流,这家公司是由一些从谷歌公司出来的技术大拿创建的。一开始,他很疑惑:为什么这些从谷歌出来的顶级人才,会选择小学教育作为创业起点呢?

后来他才明白,这群技术大拿真正想做的事,是教育的在线化。也就是,把传统的、基于经验的教学方法,用数据化的技术手段,搬到线上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这家公司另外投资开办了8所实验性小学,指派工程师驻场,而学校老师1/3的工作,是帮助工程师理解,他们是如何进行教学的。

你看,传统行业的在线化,确实是个大工程,成本也很高,但这是值得的。我们现在看到那么多互联网公司,感觉互联网产业已经相当庞大,留给后来者的机会不多了。但实际上,这个错觉。迄今为止,互联网公司只在在线广告、在线零售、在线社交这三个领域有了根本性的突破,而其他大部分的商业领域,还没有开始在线化,这里有一片广阔的蓝海。

未来,谁能发挥创造力,把更多的传统产品和服务在线化,谁就占有了先机。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格局的改变,远远谈不上结束,现在只是刚刚开始。曾鸣教授甚至预言,未来,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会消失。当所有传统产业都在线化之后,当然就没有“互联网公司”这个说法了,所有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。

好,做完了在线化的工作,你就可以开始智能商业的第二步,叫智能化。

曾鸣教授曾经透露过阿里巴巴的一个小秘密:我们知道,过去十年间,每年双十一的成交额都创新高,但你知道吗,在双十一的当天,阿里的员工需要做的事情却越来越少,甚至有不少阿里人发现,双十一当天,他们居然无事可做。就连压力最大的客服部门,在2017年的双十一,也破天荒地第一次不用加班。这是怎么做到的?

你肯定猜到了:大部分的活儿都交给机器干了。在双十一当天,每个客户每次刷新时,向他展示什么商品、推荐哪些活动、做出哪些引导,全部由机器来决定;就连客服工作,也有80%是交给人工智能客服——“阿里小蜜”来完成的。这就是智能化的力量:由机器取代人来进行决策、提供服务。这不单单是提升效率的问题,而是智能化可以完成人力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。

再说一个更加厉害的例子,就是蚂蚁小贷。我们知道,对小微企业的贷款,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。它的难点在于,每笔贷款的金额都很小,但是贷款信息的搜集、分析、审核的成本却一点也不少。也就是说,风控成本会高于利息收入,这对放贷机构来说很不划算。

这种情况下,放贷机构只有两种选择:要么不给小微企业放贷,要么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高利率,这样才能覆盖成本。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,因为创办小额贷款银行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,但有学者质疑这种小贷银行的真实平均年利率可能在25%左右,并不低。可以这么说,小贷难题在传统信贷模式下是无解的,而在智能商业时代,解决办法很简单。

来看蚂蚁小贷是怎么做的。首先,这是一个无人信贷,也就是说,所有的信息收集、分析、审核、放款,全部由机器来完成,不需要人工流程。商家在线上提交贷款申请后,只需几秒钟,系统就会完成审核;如果审核通过,贷款就实时汇入商家的账户。从输入贷款金额,到实际拿到贷款,全程不超过1分钟。

蚂蚁小贷是怎么做到这种“急速审核”的呢?其实,在某个商家提出贷款申请之前,蚂蚁小贷的后台早就根据他在淘宝上的数据,对他进行了风险评估,并预先进行了信用授权。这些数据丰富到什么程度?不但包括店铺的所有经营数据,像销售额、诚信度之类,还包括了卖家个人的行为数据,比如,他早上几点开始在旺旺上工作,能在几秒内回复买家的询问,甚至他喜不喜欢打网游、他的朋友的信用度高不高,等等。

所有这些数据,都被蚂蚁小贷纳入到风控体系,通过算法给他确定一个信用额度。这是传统放贷机构根本不敢奢望的事情。所以毫不奇怪,蚂蚁小贷的坏账率比传统银行要低得多,而低坏账率又可以让蚂蚁小贷以更低的利率来放款,从而形成了碾压式的竞争优势。

从蚂蚁小贷的例子,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化的本质,就是数据+算法。我们刚才说的在线化,不是把核心业务搬到网上就够了,它的本质,是通过在线业务,全方位、低成本地实时记录用户数据,用足够大量、足够多维度的数据来喂养算法;算法做出决策后,再通过在线业务来获得决策反馈。

这样,你的业务就形成了一个实时的最小化闭环,算法在这个闭环中快速学习、快速迭代。在这个闭环中跑的数据,不但是“大数据”,而且是“活数据”。有了活数据,你的业务就变成了智能业务,跑得越来越快,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开。

听到这里,对于想转型的传统企业,可能会有点担心:在线化已经够难了,现在还要加上智能化,那我是不是必须要招算法工程师,自己来搞算法,这也太难了吧?不用担心。曾鸣教授指出,对传统企业来说,智能化这一步反而好办。未来,算法会像云计算一样,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。谷歌、阿里云这样的公司会提供算法工具包,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,去挑选适合自己的算法就好。

第三部分

不过要注意,智能化并不等于智能商业。事实上,智能化只是智能商业的两大核心要素之一。另一大核心要素,叫做网络化。智能化+网络化,才构成了未来商业文明的DNA,曾鸣教授把这两大要素叫做“智能商业的双螺旋”。

网络化的重要性在哪里?我们从优步这家公司说起。优步是有史以来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,它的最高估值曾经到过上千亿美金。优步成功的关键,就是我们前面反复说的在线化+智能化。它先是成功地把打车这个场景给在线化了,然后通过智能化,把乘客和司机进行高效匹配,大大提升了打车效率。此外,优步还通过智能化的定价方式,通过高峰期加价,解决了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。

然而,这么成功的一个商业模式,在经过一轮快速扩张之后,现在却碰到了增长瓶颈,显得后劲不足了。2019年5月,优步IPO上市,市值低于千亿美元的预期,仅820亿美元;之后市值一路下跌,到2020年4月,优步市值已不足500亿美元。那么,优步增长后继乏力的原因,到底是什么呢?

曾鸣教授认为,根本原因是,优步缺失了智能商业双螺旋的另外一半,网络化。曾鸣教授对“网络化”的定义,是“在需求端形成网络协同效应”。这是指,用户会主动进行产品传播,让平台网络自己生长。而且,用户越多,网络价值就越高,产品就越能实现赢家通吃。像脸书、微信、淘宝这样的互联网顶级玩家,都是典型的具有网络协同效应的公司。

而反观优步、滴滴这样的公司,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多大的网络协同效应,它们吃的仍然是规模经济的红利。这和它们的业务模式有关:它们平台上只有司机和乘客两个角色,相当简单和同质化,用户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,这样的网络就缺乏自生长能力,不能形成网络协同。

形不成网络协同,就意味着用户的转移成本很低。用户完全可以在手机上同时安装好几个打车软件,像神州专车、易到用车、首汽约车,等等,随时切换。所以我们看到,即使滴滴在中国市场占有了绝对优势,但仍然没办法形成绝对垄断,而且还不断有新玩家涌入,像美团、高德等等。从这里,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协同的重要价值。

下面,我们就以淘宝为例,来看看网络协同到底是怎么发展出来的。

时间回到2003年,当时的马云刚刚刷信用卡买了一款国外软件,建了一个极其简陋的网上社区,这就是淘宝网。淘宝早期的形态并不是电商,而是社区,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想到的。曾鸣教授认为,这一点相当重要,淘宝后来之所以能演化成一个庞大的协同网络,与它早期的DNA是密不可分的。

最开始,淘宝上是典型的“边缘人卖边缘商品”,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和失业人员,去批发市场批点小商品,挂到网上卖,他们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根本无足轻重。但是,这批最早的卖家对淘宝社区有极强的认同感,他们常常免费在社区里分享自己的淘宝生意经,被淘宝官方叫做“淘宝讲师”。在淘宝讲师们的积极带动下,淘宝卖家群体快速增长,淘宝上的商品也越来越丰富,这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到淘宝来购物。

这时候,有越来越多的店主希望自己的店铺看起来更美观、更有个性,店铺装修的需求就产生了。当时淘宝还没有找到营利模式,于是淘宝内部有人主张,应该由淘宝统一向卖家提供装修服务,这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但再三权衡之后,淘宝发现,自己不可能同时向几十万卖家提供个性化的装修服务,这事儿必须交给更加专业的人来干。曾鸣教授说,那是淘宝第一次清楚地区分,哪些是平台该干的事,哪些是平台应该让利给第三方来干的事。

想清楚了这一点,淘宝开始大力推动第三方服务的发展。在淘宝网络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新角色:软件设计师、图片摄影师、被称为“淘女郎”的淘宝模特、直播网红,更不用说我们天天打交道的快递、客服人员等等。这些新角色和买卖双方一起,形成了强大的网络协同,随着他们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、越来越复杂,淘宝平台出现了“生态爆炸”。

如果把淘宝上各种各样的角色看成一个个“点”,那么每个淘宝店铺就是一条“线”,它们通过零售业务把一个个“点”连接起来;无数条纵横交错的“线”,就构成了淘宝购物这个“面”;而支付宝、阿里云这些其他“面”,又和淘宝购物一起,构成了一个“体”。

点、线、面、体共同演化,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协同生态。其中,强大的“面”和“体”,可以对点和线进行赋能,让它们快速发展。今天,任何一个淘宝新卖家,只需要一个程序接口,就能随时获取几百种不同的第三方服务,以及由淘宝提供的全套基础设施服务,比如蚂蚁金服的金融服务、旺旺工作流、各种营销服务,等等。这就是“面”和“体”对点和线的赋能。

反过来说,如果离开了“面”和“体”,孤立的点和线就很难走远。有一些淘品牌在成功之后尝试着离开淘宝生态,另起炉灶,然而,很少看到成功案例。再比如,曾经红火的联众游戏输给了QQ游戏,就是因为QQ游戏有腾讯生态体的支持,而联众没有。

未来的商业竞争,很大程度上是“体”之间的生态竞争。梁宁老师的课程里也提到了“点线面体”战略,她建议,你在做战略选择的时候,要看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,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,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。一旦选错了“面”和“体”,点和线无论怎么努力,也难以取得大的成功。

总结

好,这本《智能商业》的主要内容就讲完了,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。

当下的中国处于“三浪叠加”的时代。传统商业模式是1.0,互联网商业模式是2.0,而智能商业模式是3.0。从传统商业的1.0模式开始,如果向前一步,把你的核心产品和服务在线化,那么你就进入了2.0模式;把2.0模式下获得的在线数据用来喂养算法,形成算法决策的反馈闭环,这就走向了智能化;在智能化基础上再加上网络化,形成点线面体的协同效应,这就是智能商业。

曾鸣教授提出的“智能商业”概念,给我们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战略思考框架。不过我也必须指出,智能商业模式脱胎于阿里巴巴独特的生长路径,它没有办法覆盖这个复杂世界所有的商业模型。我们只能说,智能商业,是未来商业模式的众多可能性之一。人工智能算法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主导商业逻辑、进而决定我们的世界,仍然是一件难以预料的事情。